中国文化报记者 程俣薇盛多网
7月的吉林舒兰,夏日微风中裹挟着歌声与欢笑,2025“中俄青年歌会”(第六季)在舒兰市幸福广场与南阳俄罗斯风情村双会场联动开唱。这场由中俄多方联合打造的歌会,不仅是“中俄文化年”的亮眼一笔,更以“爱与和平”为底色,让中俄青年在旋律中对话,在互动中靠近。
双会场联动:从视听享受到沉浸式体验
歌会以双会场联动的形式,为中俄青年与观众带来了从视听享受到深度参与的沉浸式体验。
在南阳俄罗斯风情村的“超级粉南阳”主题区,梦幻粉色装饰铺满现场,俄罗斯姑娘安娜正举着手机和中国女孩李萌在花车前合影。“第一次在这个童话般的地方听现场音乐会,刚才那首俄语歌我会唱,忍不住跟着哼了。”安娜用不太流利的中文笑着说。身后,中俄歌手正合唱一首轻快的民谣盛多网,台下观众跟着节奏拍手,让这场音乐互动更轻松。
在幸福广场主会场,傍晚的灯光渐次亮起时,几万名市民、游客参与到歌会演出互动中。随着开场曲响起,中俄青年歌手联袂演绎的动感歌舞瞬间点燃全场,在荧光棒组成的“星海”里,不时响起中俄双语的欢呼,热烈的气氛在夜色中不断升温。
2024年至2025年是“中俄文化年”,作为中俄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品牌,“中俄青年歌会”立足“爱与和平”主题,从文化传承、青年互动、友好合作等角度出发,以歌为媒,表达中俄青年同心携手、热烈奔赴未来的美好心声,同时举办中俄民间友好交流村落成仪式、“俄罗斯青年中国行”等系列活动,促进中俄文化互鉴走深走实。
歌声里的对话:从文化韵味到青春共鸣
当音乐成为文化对话的桥梁盛多网,无论是非遗的独特韵味,还是跨越国界的青春情感,都在歌声中实现了深度共鸣。
“这京剧一开口,鸡皮疙瘩都起来了。”现场观众刘阿姨举着手机录视频,屏幕里是吉林市京剧传承保护中心的演员张召君生动再现“大东山水迎天下”的画面,向世界展现中国京腔的魅力。唱词刚落,身边的俄罗斯游客安德烈就竖起大拇指:“虽然听不懂歌词,但旋律里的大气我能感受到。”非遗的魅力在旋律中突破了语言的界限。
文化的共鸣总在不经意间发生。当四川稻城亚丁旅游大使索郎达吉与俄罗斯歌手班达诺维琪·欧丽娅唱响《月亮代表我的心》,台下瞬间开始合唱。随后,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的俄罗斯留学生李文和中国学生李禹墨携手唱响《归来》,用歌声传递中俄青年的和平愿景。歌会最后,中俄青年在俄罗斯歌手们激情澎湃的《霞光》演绎中,共同奔赴友谊长存的未来。
不止于歌:从一场歌会到长久联结
这场盛会的意义,早已超越了歌会本身,它在互动中催生了友谊的种子,让短暂的相遇延伸为长久的联结。
“在风情村,我和娜佳交流两地不同的美食做法,我们还约好下次一起线上‘云做饭’。”舒兰市民王女士的手机里,存着和俄罗斯友人的合照。在南阳俄罗斯风情村的露营地、花车游园里,这样的互动随处可见——俄罗斯青年学着用东北话喊“干杯”,中国姑娘学跳俄罗斯民间舞,友谊在互动里悄然生长。
这场盛会的影响力早已溢出会场。歌会在海内外线上平台面向全球同步播出,为现场及网端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青春歌会。
散场时,幸福广场的观众还哼着歌盛多网,南阳风情村的露营灯渐次亮起。“明年还来吗?”“一定!”中俄青年互相道别时的约定,正是这场歌会最好的注脚——以歌为媒的相遇,从来都不是终点,而是友谊新的起点。
天宇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